象先所开辟的“天市开德镇岁洞天”,便正是此例。
但下等洞天,如鹤鸣山的那座“流火宏化洞天”,其光阴流速不过是“现世一天,洞天三日”罢,远要逊色。
至于在陈珩提出借用洞天修行后,陈裕为何只提起金丹二重,却不说金丹三重的练“内景”之事,倒也是同样存着一番缘由。
洞天中修行固然是好,往往在里内潜修个五日甚至十日,现世才不过一日功夫。
若遇得什么机缘造化迫在眉睫,这便先天要同旁人拉开了距离,胜过一筹。
但此物终究是人力造就,哪怕是至上乘的洞天,也终究不是自然世界,里内掺杂了洞天主人对大道的感悟妙玄,实属洞天主人的私物。
这世间的修士求道,归根结底,还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烛鉴幽微,照察冥渺,最后以修得一个长生自在之体。
低境界时候尚还好说,在洞天修行自无阻碍,反是机缘一桩。
但随境界一旦提升,那时若再想借用洞天的光阴之利来擢高道行,便是大抵无用了。
因洞天主人的道终究不是自然天地大道,无论怎样,也是绕不开这一层。
并且不仅是道行修持,便连参悟那些无上大神通时候,亦大抵有此等碍难。
而在正统仙道中,金丹二重的“渐法九还”大抵便是能借洞天之利的最后一层境界。
至于之后的三重境练内景以至是元神、返虚等等,都难适用于在洞天修行……
此时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