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地,毕竟这个大前提和大环境就已经局限下来了,所以邱歌又lou出一副准备掏心窝子的神情,点了点头后继续说:“嗯,陈院士您的话说得实在,我不懂得技术。不过为了要带领这家公司走出去,我必须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比较准确、全面的了解,所以还请陈院士您不要顾忌什么,详细的给我说一说我们这一款新车设计上的利弊,让我心里面也有个数。”
\n
陈远寿听了邱歌的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就开始对邱歌解说起了这一次在设计上地一些优点和缺点。陈远寿这个人虽然平时和人相处的时候比较不善言辞,可是一说到他自己的研究领域,立即就变得多话了起来,和邱歌“言谈甚欢”的说了一天,两个人就连中午饭都是叫了外卖送进来,完全没有离开办公室半步。
\n
听完陈远寿的话,邱歌终于对汽车制造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汽车制造地核心技术,其实并不是发动机或者外观、底盘的设计,而是我们标定、调校的水平,陈远寿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来对邱歌说明。那就是同样的味精。同样的调料,不同的人炒出的菜味道不同。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有自主品牌,因为消费者会看到,这个品牌的背后是什么厂家地生产平台,就像是中外合资地汽车制造企业,所以最重要的是技术平台。
\n
现今我们国家里面一些国产品牌地技术获得途径有三种,一种是打模仿的擦边球,就像是奇瑞和吉利那样,通过模仿创造低价格商品,并且抢占市场获得资金来进行发展。这个途经需要抢占先机,比较容易成功,同时也很容易引来知识产权的纠纷。
\n
第二种途径是外包模式,就是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请外国的设计师对汽车进行开发,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参与进去并且获得大部分的技术,这种方法有点在于技术完全自主拥有,对远期发展很有好处,不过前期的投入却非常的大。
\n
第三种途径是通过收购外国大公司的手段,直接获得外方的技术,这种途径的效果非常的显著,不过所花费的投入并不是一般的汽车企业能够做到的,因为花费的资金绝对不是十数亿就能够做到的,是十分巨大的投资,而且在整合技术和品牌上还需要花费很多功夫。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