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有一次,一位诗人不过在拼谈刘禹锡的诗作,正说到那首《乌衣巷》。
\n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n
谁知薛赫就在隔间,竟是一个酒杯就砸了过去,将那小诗人砸个头破血流。
\n
小诗人很气愤,可见他身边的人皆亮了兵器,又听闻那是薛贵妃的侄子,小诗人这才罢休。
\n
可文人到底是文人,又岂会轻易摧眉折腰?
\n
于是小诗人选择了自己的报复模式:写诗。
\n
那诗极具内涵,句句不提薛赫,句句皆指向了薛赫。
\n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n
又一个文人被暴打一顿后,选择了同样的方式。
\n
一时间,京城里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流传的诗句竟多是嘲讽薛赫官权压民的。
\n
于是满京皆知,薛贵妃有一个侄子,治水不力,贪污不说,四处借着身份欺压百姓,作威作福。
\n
尽管如此,可高闻雁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n
第105章 丞相一直有一副好皮囊
\n
高闻雁又去了浮华楼。
\n
自从杏花楼不大欢迎薛赫后,薛赫便开始混迹浮华楼。
\n
然而浮华楼与杏花楼虽是齐名,性质性质与面相的人群却大有不同。
\n
杏花楼多少文人墨客,浮华楼却多达官贵人,隐蔽性自然更好。
\n
高闻雁是走了后门的,自然不会和薛赫遇上。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