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看下来,仍算在杯水车薪。
同朝为官,孙福禄不见得对于荀文曲事事皆信服,二人不晓得私下朝堂拌过多少趟口舌,然此
事连孙福禄当初都只是缩缩头,道了声荀文曲做的没啥错漏。
于是这么两三日下来,连崔顺这等壮实人都是有些扛不住这般劳苦,只得是趴到桌案处稍稍小歇,全然再不曾有其他心思,宫中精细膳食粥汤,同样难以免除辛劳。
反观荀公子当初曾在荀文曲府内批过文书,自不是崔顺可比,一老一少行有余力,用罢晚间粥膳过后,尚有心思信步走出门去,身在宫中漫步闲扯。而自从上齐圣人登阶掌政,从不曾有除荀文曲外的第二人,能在皇宫禁地信马由缰,不加拘束,荀元拓是头一位。
「到底是年轻喏,老夫在你这般年岁,也这般年轻。」分明是荀文曲对于近来朝堂变动自觉欣慰,难得嘴上同荀公子开个玩笑,讲句俏皮话,并未遮掩住此时欣喜,哪怕是那张老脸替上齐撑过多年风霜,难辨当年指点江山时俊秀旧容,倒也难得舒缓下来,从而更显老迈。
古语言称,人活不过一口气,荀元拓忽然觉得有点佩服这老头,历灾年大乱又无内气傍身,时常能因风寒一病不起的当今人间,到荀文曲这般年岁尚能与少年人比试一番精气神的,当真凤毛麟角,这口气果真比寻常人浑厚,甚至不得不承认,壮如山岳推星。当然若非是与自家师父道不同,照荀文曲近来所行之事,落在荀元拓眼里,当得起半位师父。起码如何说来,都比自己那只
晓得游山玩水,却浑身裹满尘世气的父亲强出不少。
但荀公子向来将周先生嘱咐记得牢固,只淡淡接了一句,「花有重开,人无少年,有些事不得不道一句,人年岁越长,愈沉浸于自身所行过的老路,并引此为圭臬明珠,要么便当成人世间的至理,反倒未必追得上物换星移人世变迁。」只是见荀文曲鼻翼掀动,有两道浅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