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次科考,都少不了犯低级错误的人,说来也是奇也怪哉之事。
试卷誊抄完毕后便是分送,即送到阅卷官手里进行审阅,这一步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监督下抽签分配,所以阅卷官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
同考官即副主考,会在他中意的试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而一些责任心强的考官,则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比如此番主考官之一,都御史王培安,他就比旁人忙得多,专门找各处“落卷”进行查看。
冯渊的剑走偏锋,这一次还是被黜落了,连到同考官手中的机会都没有,他前几次科考基本也是这待遇。
总体来说,相较于那些早早蒙学,勤学苦读的举子们来说,冯渊近二十岁才发奋,底蕴上确实差了许多。
但这次他比较走运,他的卷子被王培安翻到了。
看完了冯渊的答卷,王培安便问阅卷官员道:“这份答卷,条理清晰,叙事详实,内外皆备,为何不取?”
改卷的是一位翰林院编修,也曾是前届科考中的佼佼者,在看了冯渊的答卷后,遂答道:“回禀总宪大人,此人文藻浅薄,只看其文首便知,其学问……”
这位阅卷官对王培安很畏惧,但同时又有那么一丝优越感,毕竟他是翰林院庶吉士,而王培安只是个举人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