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浮标定位,再做个简易的‘水下滑轨’,这样一定行。”
说干就干!
第二天一早,林宇就带着村民忙活起来。
他先在海图标注的八个卦位上打桩,每个桩子上绑一个彩色浮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分别对应四个正方位,剩下的用白色浮标补全,远远望去,海面上的浮标正好连成八卦的轮廓。
接着,他们用粗钢管和木板做成滑轨,一端固定在岸边的礁石上,另一端延伸到每个浮标下方,滑轨上还焊了卡槽,正好能卡住水泥墩子的边角。
“这样一来,咱先把水泥墩子搬到滑轨上,再用绞车慢慢把它滑到浮标下面,对准位置后松开卡槽,墩子就能直接沉到海底的桩子旁,肯定不会偏!”
林宇站在滑轨旁,给村民们演示,绞车转动时,钢管发出“咯吱”的声响,三百斤的水泥墩子顺着滑轨缓缓向海里移动,最后稳稳停在红色浮标下方,沉入水中时只溅起小小的水花。
可新的问题很快就冒了出来
废轮胎要绑在水泥墩子上,可海底视线差,人下去绑不仅危险,还看不清位置。
林宇想了想,让村里的铁匠打了十几个带挂钩的铁环,先把铁环焊在水泥墩子上,再把废轮胎两两捆扎好,在轮胎内侧缝上铁扣,等水泥墩子沉到海底后,划船到浮标旁,把轮胎上的铁扣对准墩子上的铁环扔下去,借着海水的浮力,铁扣正好能卡进铁环里,不用人下水就能固定。
即便如此,布阵还是耗费了不少功夫。
每天只能在退潮时作业,海水浅,视线好,还能减少滑轨被浪冲歪的风险。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