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冏到底不愿放过司马乂。
这倒也很好理解,当政治走向你死我活时,不同的势力是否相容,并不看双方能否互信,而在于双方之间的势力对比。若是双方势力仿佛,火并会两败俱伤,那就可能暂时达成和平,若是双方势力悬殊,一方对另一方没有威胁,那也可以达成相互依附的局面。
而司马乂与司马冏的实力对比,恰好卡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位置:
司马乂身为骠骑将军,可以给大司马府带来一定的麻烦,而大司马府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全然可以消灭长沙王一党。这就注定了双方难以维持和平。
而在太安之议上,司马冏俨然已动了杀心。只是因为考虑到,杀了司马乂后,恐怕难以与成都王议和,所以才暂将此事延后。
可司马冏实无知人之能。散会之后,他又与亲信幕僚商议以后计划,透露口风说,一旦与司马颖谈和失败,他准备劫持天子,诛杀长沙,继而迁都许昌,以做久战打算。结果还未做定计,祖逖转手就通过箭书的方式,将此事告知了好友刘羡。
刘羡既得知消息,可谓大惊,值此生死关头,也顾不上其他,当即进入骠骑将军府,将此事转告司马乂。司马乂亦大惊,他封锁消息,派人去通知刘暾、刘弘、上官巳、羊玄之、王矩、宋洪、令狐盛等几位心腹,令他们深夜来见。
此时已是深冬,深夜极冷,阵风拂面,如霜结发髻。但参会众人却顾不得这些了,他们的心情已沉重如铁,等把其余旁人都屏退,确认无人窥伺后,他们点上蜡烛,密会就此开始。
宣城公刘弘近日染了风寒,因此没有亲自前来,派的是他的女婿夏侯陟,夏侯陟首先追问道:“消息来源可靠吗?不会是齐王欲擒故纵的计谋吧?”
刘羡笃定道:“祖士稚是我过命的好友,十四年前我入狱,就是他拉我出来,他绝不会在这种事上骗我。”
其余人还要有所质疑,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