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的发言简短,却字字斟酌,铿锵有力,风趣而不失内涵。
他一讲完话,台下便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很多人看来,刚才周洋、冯沐他们的发言带有极大的官方色彩,而江弦的讲话和巴金一样,真诚而真挚,充满了个人色彩。
特别是结尾那一句“或许文学是场西西弗斯的苦役,好在我们有先生留下的火种”,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振聋发聩,让在场不少人听完以后都有些激动。
这一句不论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足以当做名句流传。
讲完了话,江弦的任务也就完成,在几乎整个文学界的注视下,捧着两份奖牌走下讲台,回到自己主席台上的坐席。
其间距离不到二十米,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他的身影。
今天的“鲁迅文学奖”授奖仪式,没有人比江弦更出风头了,哪怕是在座的各位文坛泰斗也不行。
“讲得很好。”
他刚一落座,便碰上巴金慈祥的目光。
江弦笑着与他交流了两句。
这段发言虽然有很大一部分都借鉴了余华,但对于江弦来说,这何尝不是他内心的真情实感?
学生时代,年少懵懂,对世事知之甚少时,被做不完、背不完的鲁迅折磨的头皮发麻,他语文课本中的“钉子户”地位,以及严肃沉闷的文字,让人困扰不已,甚至将其视为“噩梦”。
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