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德国完全以德意志人为主体,而奥匈帝国却是多民族国家。
而生活在多民族国家里的奥地利人,他们在和其他群体接触的时候,会比德国人要包容的多,毕竟再不满,也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相对于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彻头彻尾的异族,混血德意志人在奥地利人看来,反而算是“自己人”。
所以,绝大多数奥地利人对帝国境内的混血德意志抱有好感,而德国人恰好相反,在德国绝大多数人眼里,混血德意志属于“血脉不纯正”的存在。
当然,也不是所有奥地利人都能接纳这种混血德意志人,尤其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但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在奥地利极其稀有,还有一部分跑到了德国。
同理,这种以血统为区分依据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大多也不待见东非。
弗莱德对赫尔少尉说道:“赫尔少尉,多谢你的理解,当然,就我个人来说,更多的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军队就很不错,可惜世界大战后,我们就被军队裁员了。”
“当初,在军队,不仅能吃饱喝足,还能向家里汇款,离开军队后,这几年我主要在家务农,但是这几年经济情况不是太好,所以,反而军队更适合我这种人。”
对于帝国糟糕的经济情况,赫尔少尉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说道:“事实上,在世界大国里,帝国经济发展相对于其他国家比较缓慢。”
“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帝国分裂的局面,因为这种事实上的分裂局面,导致整个帝国的工业无法有效整合,所以,在国际竞争中,帝国实际上处于劣势。”
“如果,帝国其他地区,能和达尔马提亚一样彻底实现德意志化,经济情况说不定会大幅度好转。”
“别的不说,就以我们军队而言,一个国家的军队,居然存在着数种语言,还有很多的方言。”
“这就极大的阻碍了帝国军队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或许在世界大战中,帝国军队就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奥匈帝国才是真正的邦联国家,甚至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的,也就是维也纳和布达佩斯共存的情况。
这也使得奥匈帝国无法将本国的资源和产业,统合起来,无端的形成了内耗和浪费。
而在经济层面上的反馈就是,奥匈帝国在国际竞争中,逐渐跟不上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