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从超过七成到只剩下三成,这几乎和腰斩没有区别,而这个过程从1910年算起,仅仅不到20年时间。
而在所谓国际社会和主流经济学界看来,这毫无疑问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这也是必然发生的结果,因为在上个世纪末东非就已经是一个庞大的诱人市场,而其他国家和资本团体,对于东非这块肥肉,只能看却吃不到,所以过去国际社会自然要对东非大批特批。
而现在东非放开市场后,他们就能拿着钞票,进入东非股市和其他投资市场,分享东非经济发展的红利,分得一杯羹,所以对东非的鼓励自然要加大力度。
不过,他们有些想当然的认为东非“浪子回头”,“幡然醒悟”,“听劝”,这事实上完全是一厢情愿,莱茵皇室和东非政府的根本目的从来没有发生过转变。
国有经济的“节节败退”,实际上却是减脂增肌,让东非目前国有经济状态更加精壮,且抛掉众多包袱。
就比如就业问题,在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东非根本不存在失业问题,而现在,东非国有企业显然不再大包大揽,甚至变卖大量不良资产,持续裁撤和精简人员。
而这些流入到自由市场上的资产和人员,经过消化和私人经营,至少有一部分能够起死回生,重新创造价值,从而进一步做大东非市场规模。
所以,市场扩大了,东非国有经济占比缩小,可体量却变化不大,甚至变得更加健康和壮实,对于国家经济依旧起到主导作用。
而弗里德里希此行到贝拉的重点就是考察东非中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
贝拉市滨河工业区里的罗森化工厂,这是一家位于贝拉市的大型国有工厂,主营业务包括炸药,化肥等产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