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当年巴拉圭的老佩洛斯拿到阿根廷的剧本,阿根廷也不至于混到今天这个程度,极大概率能够靠着农业赚的钱,将阿根廷变成一个工业国。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阿根廷的教训,也证明了此前,帝国在农业政策上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过度依赖农业,同时不合理的农业结构,还有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等等问题,是导致如今阿根廷困境的主要原因。”
现在,东非确实有底气自傲,在诸多农业生产大国中,除了苏联,印度,远东帝国这种工业水平有限的国家以外,东非受到的影响最小。
在政府的强行干预下,相对合理的农业规模,使得东非本国农业的供需维持了整体上的稳定,农业产量基本随着东非人口增速而进步,这样,即便农业危机爆发后,东非也有足够的空间安全脱身。
就像现阶段东非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案》实施后,东非农业生产过剩的问题,基本将得到解决,从而保证东非农业平稳落地。
同时,多年来东非政府一直致力于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结构,这也小幅度提升了东非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东非农业的负面影响。
当然,在这种大环境下,东非的农业必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但也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不至于出现后来美国那样直接销毁大片农田,把牛奶直接倒入河里的情况发生。
汉斯莱顿就说道:“目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在农业上减少投入,亏的也就越少,现在,即便再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都不可能解决农业危机,因为在经济危机以前,农民和企业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他们不仅没有卷死自己的竞争对手,独占整个市场,反而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