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潜在反东非情绪,有可能对东非在德国的一些商业领域投资造成损失,至于不被情绪所左右,那是完全不可能的,现在德国的状况就是向着极端民族主义方向发展,没有阿道夫,也会有其他德国人被这股逆流推上德国政治的前台。
东非并不反感民族主义,但是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并不将东非视为“同一民族”,至少阿道夫这种人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其实,德国和东非渐行渐远,两国地缘和经济上的冲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奥匈帝国,东欧还有中东这些地区。
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是东非的重要市场,又是德国的重要市场,上个世纪,东非作为一个农业国,和这些地区的主要贸易,以农产品出口为主,20世纪初,东非开始有能力向这些地区出口初级工业品。
而到了现在,东非已然成为和德国同一水平的强大的工业国,而且因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等等,东非工业品比德国工业品更加物美价廉。
这事实上对德国传统的商品市场形成了冲击,以前,东非和德国的出口商品不形成竞争关系,自然你好我好,现在,东非这等于是从德国的饭碗里扒饭。
当今世界,东非,美国和德国在工业领域三分天下,仅这三个国家的工业产值,就占到全世界的七成以上。
东非和美国因为地缘位置的原因,选择性比较多,比如东非有亚洲,欧洲,南美三大市场;美国则有欧洲,远东,美洲三大市场。
德国就比较难受了,唯一能倚仗的只有欧亚市场,而且同时面临着东非和美国对这块市场的激烈竞争。
因此,德国面对两个工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能有好脸色就怪了,“东非(美国)抢走了德国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