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政府有了想法,外交部很快就做出了动作,和智利,阿根廷两国进行沟通,阿根廷军政府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东非的提议。于是,东非把重心放在智利。
此时,智利的政局并不稳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智利农矿产品出口大幅度降低,尤其是英国和美国资本的撤出,使得智利重要收入来源的硝石出口价格几乎腰斩。
硝石出口几乎占据了智利外汇收入来源的四成,更是政府财政来源的一半以上,曾经智利经济辉煌的时候,智利硝石甚至占据全世界市场份额的八成。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下,之前智利硝石的主要买家,英国和美国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国内相关企业大量破产,或者缩减产量,这是智利硝石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东非和德国,因为在合成硝酸盐领域的突破,对外进口也大幅度减少,这也是智利硝石出口大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硝石以外,智利排在第二的矿产资源就是铜矿,1931年,智利是世界第三大铜矿生产国,第一是东非,第二是美国。
而智利铜矿主要受美国资本操控,虽然近些年来,东非试图和智利扩大相关领域合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就是英美两国的阻挠,英美两国和智利的历史渊源可比东非早的多,就像智利的硝石矿,此前英国主导,而铜矿领域美国主导,而两国共同排挤东非资本进入。
另一个原因则是,智利是太平洋沿岸国家,这就使得美国在区域竞争中,优势比东非要大,虽然智利可以通过麦哲伦海峡和东非开展贸易,但麦哲伦海峡终究通航能力差,且途经区域,也并非智利经济核心区域,连人口都十分稀少。
除此外,智利自身也很油滑,其外交相较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