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或可寻得转机。”
赵斯听后,眉头微皱,反驳道:“李相之言虽有理,然战机稍纵即逝。我军士气正盛,若此刻罢兵,恐士气受挫,且周国得此喘息之机,日后更难图之。臣主张,加大攻势,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
胡海闻言,目光在两位丞相间流转,沉思片刻后,转而询问众臣:“卿等以为如何?”
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臣,步履蹒跚地走出队列,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陛下,臣以为,战事连绵,百姓苦不堪言。若再增兵加饷,恐国内民生亦将动荡。且周国非一日可下,不如暂且罢兵,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行征伐,方为上策。”
另一大臣则持不同意见:“陛下,国家大事,在于决断。若此刻退缩,岂不令天下诸侯笑我秦国无人?臣以为,应趁势而为,一举破周,以彰显我大秦威仪。”
胡海听罢,心中愈发难以抉择,他站起身,在大殿内缓缓踱步。
终于,他停下脚步:“朕意已决,周国之地,我大秦志在必得。唐国虽灭,然周国士气未衰,此乃一时之现象。我大秦铁骑,所向披靡,岂能被一时之气所阻?”
李高闻言连忙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周国刚灭唐国,士气虽高,但亦有其短。前线来报,周国粮草似乎充盈,此消息若真,则我军继续耗下去,粮草消耗巨大,国内民生亦将受影响。臣恳请陛下三思。”
赵斯听后,眉头一挑,他向来主张强硬,对李高的观点不以为然。
但面对胡海的坚定目光,他选择了沉默,静待皇帝的决定。
胡海听后,缓缓道:“李卿所言,朕岂会不知?然则,我大秦自变法以来,国力日盛,粮草充足,岂会因一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