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发出疑问。
商鞅当即瞪了他一眼,“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又想趁机讥讽我了吗?”
他背着手重重的哼了一声,“我当初燔诗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法令的威严,使上下众人之心凝聚……可不像王莽这无耻之徒!”
而且即便有秦后之人,口口声声宣秦国苛政,不敬重儒生、不重视诗文经典等等,
却也不能忽略商鞅变法之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的,众多用于宣传和学习法令的学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为了让百姓更好的“遵纪守法”,这样的举措还促进了秦人识字率的提高。
同时又因为学堂里讲授的,多为律法、农耕、匠造、数算等等实用于生活的知识,使得当时的秦人中,能背诵九九歌诀的,更是众多。
考虑到在此之前,
大多知识被贵人垄断,没有姓氏的连碰都不能碰,
商鞅只是限制平民接触到的思想,让他们只学习自己要他们学的东西,已经称得上“宽容大度”了。
而之后复立的西秦,也继承了这方面的政策。
这让西秦的数算、匠造技术在诸夏世界中,是较为领先的。
耶哥儿用来吊死可恶油大祭祀的“路灯”,便是一种体现。
但何博表示,自己这次真的没有阴阳怪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