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这部是只重谋略军事,而严重淡化了政治职场。
比如合肥之战时,对于张辽与李典的矛盾,演义一句话就给带过去了。
说两人就是“素来不和”这么简单。
而忽略了两人之间,涉及到了曹魏的元从派与降将派之间的利益纠纷。
同理,老罗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来写,所以把一切高光镜头都给了孔明。
可以说是真正的粉丝滤镜效应了。
这倒不是在贬低诸葛亮。
但你一个使臣的身份,任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也肯定劝不住江东的一众大佬们啊。
历史上真正舌战群儒,力排众议的其实是周瑜。
当时孙权就指望着周瑜赶回来救场,因为满屋子都是投降派,孙权也压不住。
唯一一个主战派鲁肃,当时无论是职位还是资历都很低。
所以只能一言不发,等到孙权要去上厕所时,才敢跟着上去谏言。
周瑜确实赤壁之战,当之无愧的主角。
同时期的他,不论是带兵时间,还是作战经验其实都比诸葛亮要更长、更丰富。
而本位面的诸葛孔明,也来到了自己的人生十字路口。
当年受战乱影响,避乱于荆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