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刘备静静聆听,没有干涉众人的争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尤其是有袁绍官渡之败、曹操赤壁之败先例在前,容不得刘备不谨慎。
争辩中。
诸葛亮也提到了袁绍官渡之败、曹操赤壁之败的案例,反驳刘封急于用兵的战略构想。
“孤以为:袁绍官渡之败、曹操赤壁之败,非是战略失误。
二人虽然都是一时之雄,但其子嗣并无父辈的才能和器量,一旦父辈死去,子嗣之间定会为了权力而争斗。
都言知子莫如父,二人深知若不能在有生之年一统海内,身死之后众子定会相争内哄,继而给对手可乘之机。
故而才急于求战,以求有生之年能定鼎天下。
事实也如此。
袁绍死后,三子相争河北,给了曹操各个击破之机。
曹操死后,曹丕猜忌宗室,给了我等各个击破之机。
如今,父皇六十有七,能活多久谁也不敢保证,假使这三年父皇突遇不测,丞相焉知大汉不会因父皇不测而相争内讧?”
刘封据理力争,更是抬出了刘备年迈来反驳。
若有奸臣在此,定会弹劾刘封对刘备不敬不孝。
不过在场之人,虽有政见不合,但都非奸人,也有强者的自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