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同往。”
诸葛亮闻言轻叹:“孝直,你这次行事,过于鲁莽了。
燕王昔日本为陛下嗣子,为了助陛下稳定人心,才甘愿放弃嗣子之位。
陛下为了安抚燕王,许了燕王一世功名,纵不能继承大统,亦可为大汉开疆拓土,名留青史,成为士民敬仰、后世仰慕的国家柱石。
李严虽然为陛下取得了夺取雍州的机会,但他自视甚高竟妄想借陛下来打压燕王,还想让燕王成为他建功立业的踏脚石。
呵,燕王何许人也?
陛下能在汉中之战后接连取得对孙权和曹丕的大胜,一大半都是燕王的功劳。
燕王尚未居功自傲,李严只得了武都阴平就骄矜如此,燕王又岂会容他?
若孝直按正常的流程上报李严的捷报,而非照顾李严跟孟达的交情选择私下禀报陛下,燕王也不会私下来见亮。
你可知,燕王昨夜对亮言‘太子当有军威,丞相当明军务’。”
法正听得心惊。
心头的疑惑也豁然开朗,不由苦笑:“丞相之意,倘若我不私下禀报陛下,燕王或会让我与太子同往?”
诸葛亮再叹:“不是或会,是一定!燕王去江东前,就将荆北三郡的人才培养、人事调用和赋税钱粮统筹分权给了亮。
亮走了,谁替燕王进行人才培养、人事调用和赋税钱粮统筹,燕王没当众弹劾孝直因私废公而只是让孝直操劳政务,都是燕王在顾全大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