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计短,众人计长。
是否亲往宛城,曹丕也不能一言而决。
不多时。
众人到来。
得知刘备宛城祭天,不论是刘晔、蒋济还是满宠、赵俨,都心惊不已。
刘晔不由喃喃低语:“这怎么可能?刘备莫非真的要兵向宛洛?不应该啊,以刘备如今的军力,根本不可能打到洛阳。
不趁机取平春义阳抢占淮水上游然后东取江东淮南之地打造南北对之势,却反过来在宛城祭天要引陛下决战。
刘备竟如此狂妄?”
按刘晔的理解:刘备最好是先灭了孙权,然后进兵淮南,尽取江淮以南,然后南北对峙,双方拼发展,这是最稳妥也最有可能北伐成功的战略。
两国相争时,最重要的不是军事上的胜败,而是政治上的胜败。
当政治上的决策导致“官吏腐败、师老兵疲、士民穷困”时,才是真正用兵的时候。
以大势力压,无往而不利。
而刘备现在的做法,就是在行险:将两国相争的胜败寄希望于某一处战场的胜败,赢了还有机会,输了满盘皆输。
在刘晔看来:曹丕输得起一场两场三场,可刘备输一场就翻不了身。
偏偏。
刘备就用了刘晔认为的“行险”,这也对应了司马懿先前对刘晔的反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