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即希腊神话中的卡俄斯)的化身。可以看到巴比伦神话在古埃及神话里继承下来的海洋、母神与破坏(混沌)的概念。迪亚马特与主神马尔杜克的战斗是“勇士与海中怪物搏斗”这一母题的早期雏形。
\n
迪亚马特的后代怒蛇则被认为与龙有更密切的关系。根据新巴比伦时期建造的巴比伦城伊什塔尔城门(公元前6世纪)上的浮雕显示,怒蛇的形象接近于麒麟,头部、颈部和躯干都覆盖着蛇鳞,前足为狮足,后足为鹰爪;头顶长角,尾部有蝎尾针。
\n
可以说在神话之中,这里已经有了未来各种龙体系中的核心关键点,外貌,身份,与战斗力,但是鲁鲁修接下来将要见见到的巨龙,却是来源于西方文化的核心,圣经之中所描述的巨龙。
\n
龙的形象出现在《圣经》中。《启示录》第1章第、第4节提到:“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龙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米迦勒随后与这条龙作战。而这条龙的身份则在第9节说明:“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最后的结束是出自第0章前节:“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把它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它。”在《启示录》里,龙的形象是邪恶的,是撒旦的化身。这种形象也贯穿在各种基督教教义以及衍生的文艺作品及文化中。早期的圣徒传中不乏圣人与龙搏斗的事迹。
\n
早期的基督教将混沌蛇神的传统形象与撒旦联系起来。难以察觉的伪装中的地狱之王在大地上漫游,诱惑人类将自己置于他的掌控中。虽然他可以显现为人类,但他的真正形态是《启示录》里的七头红龙。在中世纪的艺术品里,置身于它们的可怕光辉中的龙成为代表各种各样的原罪、邪恶和异端的图像。教会鼓励基督教的英雄击败异教的龙的民间传说。
\n
这些龙类形象吸收了过去的传说,但故事极少详细描述怪物看起来像什么,而是聚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