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路线了。
没办法,芯片的发展是有着物理极限的……现在的euv光刻机乃至未来可以预见的新一代euv,后续哪怕是采用多重曝光之后,其芯片的半金属间隔距离也就只能做到十多纳米的程度。
继续往下降低的话,就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问题,比如漏电问题。
倒是一些自媒体乱吹的量子隧穿问题,这个倒不用担心。
因为量子隧穿效应,大概要在三纳米左右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出现,这个三纳米,指的可不是等效三纳米工艺,而是实打实的晶体管的接触栅极间距、金属间距这些真实的物理间距。
而以目前的人类技术,想要在实打实的物理极限上达到三纳米,那还早着呢!
以智云微电子的第二代七纳米工艺为例子,这个七纳米可不是真的物理极限七纳米,而是‘等效七纳米’……这其实是一个产品代号,或者宣传术语。
智云微电子的第二代七纳米工艺,接触栅极间距是五十四纳米,金属间距则是三十八米,台积电的七纳米工艺以及四星他们即将在今年推出的七纳米工艺,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准。
并且到这个程度后继续往下缩减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智云微电子的等效五纳米工艺里,预定的金属间距才是二十八纳米。
而这已经逼近了euv光刻机的单次曝光性能物理极限了!
再往下的话,就需要套刻精度更高,性能更强悍的下一代euv采用双重曝光、乃至四重曝光来生产了!
智云集团里技术研发阶段的等效三纳米工艺,预计就是采用下一代euv光刻机,采用双重曝光工艺,而之一代工艺的金属间隔设计指标是二十三纳米。
再往后所谓的等效二纳米、一纳米,零点几纳米之类的工艺,则是继续往下缩小这个金属间隔,而且还是一纳米,两纳米的小幅度的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