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赵襄子问于王子维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吴君吝而不忍。”
襄子曰:“宜哉吴之亡也。吝则不能赏贤,不忍则不能罚奸。贤者不赏,有罪不罚,不亡何待?”
孔子侍坐于季孙,季孙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马,其与之乎?”孔子曰:“吾闻取于臣谓之取,不曰假。”季孙悟,告宰通曰:“自今以来,君有取谓之取,无曰假。”
故孔子正假马之名,而君臣之义定矣。论语曰:“必也正名。”诗曰:“无易由言,无曰苟矣。”可不慎乎?
君子曰:“天子居?阙之中,帷帐之内,广厦之下,旃茵之上,不出?幄,而知天下者,以有贤左右也。”故独视不如与众视之明也,独听不如与众听之聪也。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庸为大?”
对曰:“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公曰:“善。”于是令国曰:“欲进善言,谒者不通,罪当死。”
楚人有善相人,所言无遗策,闻于国。庄王见而问于情,对曰:“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交也。布衣也,其交皆孝悌,笃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谓吉人也。官事君者也,其交皆诚信,有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益,此所谓吉士也。主明臣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敢分争正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富,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能观人之交也。”
庄王曰:“善。”于是乃招聘四方之士,夙夜不懈,遂得孙叔敖,将军子重之属,以备卿相,遂成霸功。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