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川侃侃而谈。
“你看这个申请人,虽然看起来论文规模多,但是你仔细看他的论文类型和期刊就知道了,关于拥有创造性的创新型论文,他都是二作三作,他的一作唯一一篇影响因子高的是水刊,这样的基本上就不用看了,直接pass掉。”
“你再看看这个,这个算法水平不错,逻辑推理能力也可以,还拿过相关的一些竞赛奖,信息学竞赛还有过金牌,这种你可以考虑先放在候选名单里”
刘若川不愧是毕业后用两年的时间就走过了欧美各国的知名数学高校,虽然待的时间短,但是获得了众多世界一流知名教授的一致好评。
所以他才能一路高舞着一堆世界顶级教授的推荐信,到处浪,到处访学。
他备受喜欢的可不只是他的学术能力,他的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受夸赞。
而夸他的人那么多,先享受到的却是许青山。
“这么筛一筛,邮箱一下干净了不少,舒服多了。”
许青山感慨道。
刚刚刘若川把自己筛选候选人的条件都列了出来,让许青山逐一对应,果然成功地过滤了将近90%的简历。
“哦,对了,你这些条件都是从哪里学的?虽然筛选效果很好,但我怎么感觉对于国内国外来说,要求都蛮高的啊。”
许青山随口问了一句。
“我综合了普林斯顿和巴黎高师对于博士生和科研人员的选拔标准,几乎可以说,能够通过我的筛选的人,他们想申请去普林斯顿读一读博,或者去当个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