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这些成果无一例外,都是共一作者,许青山的名字位列其中,甚至都排在了第二位。
像这种有多位研究人员参与的论文,在共一作者的排列上有时候会按照姓氏的首字母,但有时候也会默认按照贡献程度。
像这一批出身京城大学信科中心的论文,许青山的名字列于共一作者第二位,那就一定是贡献程度。
第一位是各个项目组的带队教授,毕竟这些课题本身都是他们在主导做的,许青山只是作为后来的参与者提供了帮助。
而这一波,京城大学可是美美地吃爽了。
梅鸿觉得自己最近走路都会有点飘,毕竟他们信科院可是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大批量的出过高质量成果过了。
而且这个出成果的时间还是在自己担任信科院院长的阶段。
虽然吧,信科中心相对来说独立于信科院之外。
可这其中的功劳,校领导也好,科技部也好,都无法忽略自己的作用。
往往这个时候,梅鸿就想仰天大笑高喊上一句:“我有许青山,我怕什么?”
只不过许青山的实验室里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每天保有着热情,在简单的处理完自己从外地移居到京城的事情之后,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阳光透过密集的树梢,斑驳地洒在楼旁。
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燕雀蹦跳,低头觅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