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的例子是一个“伤仲永”的例子。
“伤仲永”中国北宋时期的神童方仲永,幼年聪慧无比,文锋犀利,但是只是依赖于天资,后天不努力,最终天赋耗尽泯然于众人。
方仲永因为被他的父亲当做造钱的工具而耽误了学习,最终一步步退步。在电影《绿茵人生》当中,原本进攻端创造力无穷的瓦尔特则被他的教练科内改造成为了后方铁闸,最终受伤离别了绿茵场。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倘若瓦尔特成长的地方不是崇尚防守,风格保守的意大利,而是强调技术的西班牙和德国,那么他的人生可能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以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水准来看,瓦尔特完全有机会成为齐达内,内德维德,里克尔梅这样的进攻天才。
类似于瓦尔特这样的例子,在国际足坛并不罕见,英超切尔西队的尼日利亚足球运动员米克尔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刚刚步入职业生涯的米尔克,是一名极富创造力的前腰,这种球员在近年来的非洲足坛非常罕见了。那个时候,在斯坦福桥执教的正是葡萄牙的“狂人”穆里尼奥。
穆里尼奥看了看这个年轻的黑人小伙子,拍了拍他强壮的身躯,说道:“行啊,小伙,长得挺结实的嘛!你打后腰试试看!”
米尔克就在后腰的位置上上演了处子秀,教练席上的穆里尼奥非常满意,伸出了大拇指。
在穆里尼奥眼中,黑又硬的米尔克可以为蓝军切尔西的中场构建一个完美的屏障,米尔克就这样被放在了后腰的位置上,久而久之,英国的球迷似乎都已经忘记了米尔克原本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前腰,而不是球风凶悍的后腰。
几年后,穆里尼奥挥一挥衣袖,离开了斯坦福桥,继任者斯科拉里,格兰特,希丁克,安切洛蒂,贝尼特斯等国际知名教头,在使用米尔克的问题上的看法高度一致,那就是踢后腰——当然,这个时候米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