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这里面的杂质不少,还得用细棉布多过滤几遍,放置沉淀几天,再过滤,就能得到纯度还算不错的甘油了。
在做甘油的时候,方荷提前把糯米和粟米分别用清水泡上。
十几日的微微发酵后,过滤掉水分,在小泥炉子上烘干,再用石臼研磨成粉,这就是传说中的古法英粉。
但这样做出来的粉很糙,古代上妆后才会担心一直掉粉。
好在后世的大聪明多,一步步改良出了成熟的做法。
在这散粉中再加入珍珠粉,反复研磨,加水搅拌,继续用细棉布多过滤几遍,就能得到比较细腻的粉水。
粉水得再次烘干,研磨,得到的就是大聪明们喜欢做的古法散粉了。
糯米做出的散粉是纯白色,加入胭脂粉就是腮红,但方荷想要藏拙,掺了粟米粉,制作出来的散粉是淡黄色。
还有些人喜欢往里加云母粉,据说云母粉可以防紫外线,但上辈子方荷一直都挺白,就没浪费这个钱。
到了大清朝倒是需要防晒,可想要找云母粉太费劲儿,她干脆就没提。
制作出的古法散粉,加入甘油,放在密封性比较好的罐子里使劲儿摇晃,充分乳化,便是水粉。
想要水粉贴服,有个小诀窍,就是甘油分次一点点地放,反复多摇晃几次,能更充分乳化。
等方荷制作出能用的古法水粉,紫禁城里已热得蒸笼一般。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