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他动了动唇,在年娇的虎视眈眈下,半晌应了声。
年娇转眼得意起来,四爷心想,他是不想叫她哭得眼睛红,闹得他半宿睡不着觉……
算了。
.
贵妃娘娘最终没给自家二哥去信,一觉睡醒,她便忘记了这回事。
离册封大典越发近了,年娇生辰也相距不远。朝堂上下最为关心的忠成侯辞官,直至半月后还没个定论,他上书的折子,到底被四爷按下不表,于是满朝文武都明白了,皇上这是舍不得。
便有人酸溜溜的,年家出了一个贵妃还不够,也不怕烈火烹油,引火烧身!
年希尧辞官乃是明智之举,他们无法攻讦;贵妃身处深宫,他们也无法冒着惹怒万岁的风险,弹劾其荣宠太过。
从前的雍亲王是什么脾性,他们为官多年,哪还不清楚?若不是八爷谋逆,被太上皇安排得明明白白,指不定现在是个什么下场。
贵妃的事说白了是帝王私事,窥探帝王私事,岂不是不要命了?
有人念头一转,便把主意打到了另一个年家人身上。
渐渐的,市井涌现出了年羹尧远在四川、拥兵自重的谣言,虽是萌芽,只等哪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传到皇帝和朝中重臣的耳朵里。
十月二十八日,年羹尧带兵凯旋。
大清许久没有一场胜仗来提升士气了,何况还是新帝登基的关键时候。为彰显重视,皇帝率领百官于宫门亲自迎接,更有礼部官员候在城门外,为大军指点方向,接风洗尘。
年羹尧胡子拉渣,甲胄蒙满了尘埃,等余光望见宫门飘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