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同一个引力波事件的探测,但因为角度不同的缘故,所生成的数据也会存在差异,就像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那样。
这毫无疑问是有助于更加准确的了解物体原貌的。
于是每天需要李青松和科学家团队分析的数据量便攀升到了4000万TB左右。
当十台引力望远镜全部建成后,每天需要分析的数据量更是迅猛暴增到了1.9亿TB左右。
为此,李青松不得不新建了超过一万座大型超算中心,才算是勉强挡下了这如同海浪一般汹涌的数据流。
但就算有元始AI协助,李青松与科学家们仍旧忙到昏天黑地,连休息时间都被极大压缩了。
“也幸好我具备操控克隆体的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效率足够高。
换做普通的文明,且不说建造引力望远镜的事情,单单是数据分析与处理,恐怕就得要个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
唔……或许付出个几百年时间,去一点一点的完成这些数据分析工作才是这宇宙之中的正常状态。像我这样,同时建设十台引力望远镜,在20年内便完成数据分析工作才是异类。”
这样想着,李青松心中的动力便更强了一些,再度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姿态投入到了这似乎用无穷尽的数据的分析之中。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着,那10根单根长度达到10亿公里的强核柱子,便终日被不知道从哪儿传过来的引力波如同揉面团一般,不断的压缩、拉伸,不断“震荡”着,不断变化着。
便在这一次次的变化之中,引力子与物质的交互机制便通过那一层层排列紧密的原子的变化表露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