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辐射并不是普通的辐射,毕竟黑洞的引力太强,连光也无法逃脱。
这辐射是霍金辐射,一种基于虚粒子对,以及虚粒子由虚转实机制的特殊辐射。
基于真空涨落机制,空间中会频繁的凭空出现一对对虚粒子,一颗携带正质量,一颗携带负质量。出现之后的瞬间,两者便会相互湮灭,重新归于平静。
但黑洞周边环境太过特殊。诞生在那里的虚粒子对,会通过某种机制导致携带正质量的虚粒子由虚转实,进而逃离黑洞引力场,辐射向外界。
有能量诞生,自然便有能量损失。于是从外界看来,便像是黑洞在不断向外界辐射能量并损失自身质量一样。
质量越低的黑洞,其霍金辐射越剧烈,寿命便越短。
如同太阳一般质量的黑洞,其寿命约为1.6*10^67年,地球一般质量的黑洞,寿命便只有1.1*10^50年了。
如同珠穆朗玛峰一般质量的黑洞,寿命约为6.5*10^19年,那么……假如一颗黑洞的质量仅为一颗质子呢?
通过计算,李青松知道它的寿命仅有约3.1*10^-97秒,甚至远远低于普朗克时间。
很显然,既然唯有黑洞湮灭之时才能营造出那种令引力子由虚转实的特殊环境,而质量越低的黑洞寿命越短,那么探测引力子的方案便十分明显了:
批量制造微型黑洞,大量观测其湮灭过程!
粒子对撞机便是十分合适的,批量制造微型黑洞的工具。
当然,这需要粒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