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七十仍会得几杖……”
刘辩心中腹诽,也只有一根拐杖了吧!
这什么大汉笑话?
“而近年来汉家中兴,托陛下之福,百姓中的年长者较往年增加不少,是以情势与往年是有不同。”
虽然刘辩明白这是樊陵说来夸他的,但在刘辩听来还是未免有些太地狱了。
不过刘辩也明白,原本定下的八九十岁的年龄限制,稍一改动便就意味着一大笔钱粮的支出。但他已经做下了决定,等到回朝之后,不说把补助的年龄下调,起码把原本的养老政策继续执行吧!
说完这些后,樊陵再度说道:“臣今日巡查官吏,常问百姓,所见与赵义之言丝毫不差。”
“今之官吏风气,遇有功之事,多如野狗遇肉,蜂拥而至。遇担责之事,则避如蛇蝎。媚上之举,数不胜数……”樊陵也是恨得紧了,他把运河视作自己的最后一件人生大事,当然希望手底下听用的官吏们不说如臂使指,至少也要给他少添些麻烦吧!
说完之后,樊陵说道:“陛下,臣以为要想改变此风气,非一时之功,不仅需要长吏以身作则,且还需要有德行者常常监督。”
“以臣观之,今日仗义执言之赵义,德行足矣。只可惜臣对他的才能不甚了解,不知道他能否胜任……”
此前樊陵见天子只对赵义赐金而未宣布对赵义的其他安排,心中就已经有了想法。
天子赐金本就代表着极大的荣耀,这意味着在史书的一角,赵义能留下自己的姓名……这已经是不知道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了。更别说赐金同时意味着天子记住了赵义这个人。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