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就像当年的袁绍,虽有雄心壮志,可只有天下各地的年轻士人愿意支持他。
中老年士人掌握权力与地方影响力,他们不支持,那袁绍也只能按部就班的熬资历。
十几年过去,黄巾之乱爆发,当年那些崇敬袁绍的年轻士人或出仕州郡、朝廷,或在野治理产业,几乎要什么有什么,成了各地士人的中坚力量。
袁绍用自己的经历来看蹋顿这位廉价的养女婿,断定蹋顿还缺时间,这不是汉室封王诏书就能解决的事情。
就算袁绍疏通吕布的关系,再想办法运营一下赵基这里的关系,给蹋顿讨来朝廷颁发的乌桓王诏令,蹋顿拿了也不起作用。
因为乌桓的名王、小王还是那些人,这些人保守惯了,不可能跟随蹋顿冒险。
可看蹋顿的隐忍,也不像是发动兵变,诛杀各部首领的狠人。
因此袁绍略略感慨一番,就问其他:“今赵元嗣虎视东胡各部,蹋顿急于率部归国,也是顾虑赵元嗣凶猛。而我也不想与赵元嗣多做纠缠,两家亦有停战修好之协议,可能游说赵氏?”
游说赵氏,不是游说赵基。
袁绍身边的许攸、郭图、辛毗都能听明白,这是要往晋阳派遣使者,去哄赵基的祖父,避免双方开战。
幽州根本守不住,虽然一些县邑暂时投降了袁绍,鲜于辅等幽州汉豪强联军也被迫请降。
可你敢指望这些人会去抵抗赵基的大军?
这些人哪怕敷衍作战,也是很有良心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