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仅仅升为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直”。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鞑靼兵临京师城下。
兵部尚书丁汝夔说要放弃外城。身为六品文官的赵贞吉却跟朝廷夏官硬杠:外城破则京师破,大明亡。
那时的他四十二岁。
在那个兵临城下的夜里,六品文官赵贞吉换上了一身甲胄,登上了西直门的城墙。“三日甲胄不卸”。
为防备鞑靼进攻,他甚至成了军事发明家。命人将火药装进陶罐里,埋在城下。
说句题外话,后世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发明的“自犯钢轮火”是地雷的老祖宗。
殊不知“自犯钢轮火”便是戚继光从赵贞吉发明的火药陶罐改进而来。
庚戌之变时,赵贞吉称得上是一个忠勇之士,文官楷模。
因在西直门上的英勇表现,赵贞吉得到了嘉靖帝赏识。官越做越大。
同时,官场也像是一个磨盘,将他的棱角磨平,将他的“直”碾的粉碎。
接下来的十几年宦海沉浮,赵贞吉一路升迁,但也慢慢变成了“三不沾”。
赵贞吉没从林十三手中要到人,准备回乡了。
说句后话,若干年后,一个人将再次点燃赵贞吉内心深处埋藏着的刚直,使之成为大明新政的闯将。
那个人名叫张居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