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菁说道。
边小琪说道:“看汪精卫坐牢时写的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豪情迸发,视死如归,跟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算是一个才子。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有志青年会成为令人唾弃的第一大汉奸呢?”
“如果汪精卫被清廷处决,他身后的名声应不输宋教仁。鬼使神差,摄政王载沣优柔寡断,留了他一命。我看他的诗应该改作:曾经慷慨歌燕市,也算从容作楚囚。喊罢饮刀成一快,留嘲不负少年头。”秦科说道。
“改得好!”田歌拍手称道。
“传说情侣如果携手走过银锭桥,就会一生相知相守。”林海东一听田歌这么说,立即牵着孟长雪的手,在桥上走了好几个来回,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二)
走过银锭桥,向东不到一百米,看到一栋二层仿古小楼,大门正对着前海。田歌说这里曾经是北京八大楼之一的“庆云楼”。
庆云楼是北京最早的高端鲁菜酒楼,老板是山东人,始创于清道光元年(1820年)。位置是八大楼中最好的,可以把什刹海的风景尽收眼底。当年的瑞亲王、恭亲王、庆亲王都是此间常客,台湾已故著名作家唐鲁孙先生笔下也多次提及什刹海庆云楼。后来,老板另择他业,庆云楼关张,原庆云楼的骨干流散他处,逐渐创建了京城的八大楼。
老庆云楼原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变成了住家,主人姓朱,从事裱画行业并在业内颇有名气。1990年前后,启功先生来此裱画,听闻此地乃是名噪一时的庆云楼旧址,便即兴题写了“庆云楼饭庄”五个大字。不知道庆云楼何时才能重新开张,恢复它往日食客盈门的热闹。
几个人往前又走了几十米,来到烟袋斜街。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