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黄河第一瀑。”那间谍竟开始吟诗了,“时警官,我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一直对中华文化很感兴趣。我不知道您是否欣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由北向南奔腾入海,至壶口附近,原本宽数百米的大河猛地收束到二三十米,水流就像从一只壶嘴向下倾泻,故名“壶口”。
壶口并不是什么新鲜词,《尚书·禹贡》早有记载:“既载壶口,治梁与歧”。联系这座墓葬的唐朝背景,我也在脑海里飞快回顾唐史,想到当年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欲从山西太原直取长安,至黄河天堑,踌躇难前,正是壶口百姓为唐军送上船只,帮助唐军渡河灭隋。著名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开篇,据说也借鉴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才勾勒出一脉浩浩汤汤的黄河水。
“将进酒?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话一出口,我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
唐墓,壶口,黄河之水。致命机关。
如果几个关键词连到一起......
我立刻重新检查墓道,又发现两旁礁石壁有许多划痕,像是人工锤凿的痕迹。这很不对劲。按理说,正常的墓石在地底埋了上千年,就算工匠修建陵墓的时候难免磕碰,那也早被地壳运动、海水冲刷磨平了。但我甚至能摸到一些湿润的屑末,痕迹新鲜。
我敢肯定,这是那伙盗墓贼留下的。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就我所见过的盗掘现场,盗掘痕迹根据盗掘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如果遇到埋藏较浅的墓葬,盗墓分子会先用锄头、铁锹、洛阳铲等传统工具进行暴力挖掘,强行破坏上层封土,再轮流进行土法挖掘。其二,如果遇到埋藏较深的墓葬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