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弟,你还记得《西游记》吗?师傅问抬头看看我,说,那是吴承恩他老人家以《大唐西域记》为蓝本创作的。
但里面也有许多地名是虚构杜撰的。
比如书里记载沙漠里有一种能“吃人”的流沙,吴承恩就能把它想象成一条“流沙”河,作为沙僧的老家。由于他本人没有亲自去过大沙漠,所以并不知道“流沙”其实是固体沙,而不是流动的液体河。
四大名著里,尚且会出现这种道听途说的错误,并不怪古人见识短浅,而是因为古代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人们出行不便。古人只能靠书本上寥寥几句介绍,或者听走南闯北的奇人讲故事,努力想象千里万里以外的事情。
我们不能拿现代人的眼光和地理常识去要求古人啊。像你现在一打开卫星地图就有上帝视角,你买一张高铁票,就能大江南北的风景看个明白。古代人哪有这些高科技呢?
齐师傅顿了顿,又说,他们唐朝人出行肯定比明朝更不方便。如果这位户主又碰巧生在唐末,社会动荡不安,不想掉脑袋就更不能轻易出远门了。
他恐怕也没有亲自去过“夜郎”、“蜀道”,只是听说它们都在“西域”。但这个概念太宽泛了。至于究竟是西北还是西南他也不太清楚,就感觉肯定比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近一点吧。因此,这位户主安排两颗辅星的位置时,就存在误差,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微微点点头,彻底被他说服了。
再回顾整个北斗星座,九星已凑齐了八星,还差最后一颗星。
这颗星,位于北斗“斗柄”的尽头。
只能是甘肃敦煌,玉门关。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