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渐变为母亲最爱的薰衣草色——那是桑霁月坚持加入的“东方温柔”元素。
“姐,你看!”桑霁月举着手机冲过来,屏幕上是京都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发来的视频。他们戴着桑家捐赠的震动感应首饰,在樱树下跳舞,首饰随音乐节奏闪烁的光芒,竟与他们用手语演绎的“谢谢”完全同步。桑疏晚的眼眶忽然发热,想起母亲临终前在病床上用手势教她们的“无声拥抱”——左手荆棘手势,右手蔷薇手势,合起来便是“我爱你”。
父亲在展柜前驻足良久,玻璃柜里陈列着母亲年轻时的学徒作品:一枚用易拉罐拉环改造的戒指,内侧刻着“l+∞”。老人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他跟着桑霁月学的设计笔记,最新一页画着改良版的拉环戒指,旁边标注:“给乡村男孩的勇气指环,刺可拆,核心是永不弯曲的钢芯。”
巡回展的庆功宴上,桑疏晚收到国际环保组织的加急邮件。亚马逊雨林的合作部落发来视频,他们用桑家资助的天然染色技术,将荆棘图案染在保护树木的警示旗上,如今这些旗帜在雨林风中飘扬,竟形成了会移动的“绿色荆棘地图”。桑霁月忽然举起酒杯,里面的气泡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这像不像妈妈说的‘把刺变成星星的导航’?”
梅雨季节的老宅总有些潮湿,桑疏晚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加密相册。密码是她们三人的生日,打开后却发现全是母亲偷拍的日常:桑疏晚在车祸康复期偷偷练习握笔,桑霁月在葬礼上把眼泪滴进蔷薇盆,父亲在深夜对着母亲的设计稿发呆时,偷偷抹掉的泪痕在扫描灯下清晰可见。相册最后一页是母亲的自白:“我的刺早已长成你们的翅膀,而我的月光,永远落在你们的肩膀。”
桑家公益基金的第一所“月光工坊”在敦煌落成,桑霁月带着刺刺去剪彩时,发现工坊外墙用夜光琉璃拼出了她们的双生图案。当地女孩们围着她,展示用骆驼刺编织的首饰,其中一个叫阿依的女孩举起银镯:“这里刻着你的名字,还有‘别怕’的维语。”镯子内侧,桑疏晚的设计稿编号与阿依的生日重迭,像被命运编织的绳结。
父亲最近在研究母亲留下的香氛配方,某天清晨,他敲开姐妹俩的房门,捧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