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府是少有热衷于敛财的官府,从宋真宗开始,就设立了数量繁多的政府机构,专门用来经营官办的产业。
大部分的官办产业,都归附在太府寺下。
判太府寺,也被称之为“大治粟”,虽然不能像三司那样制定财政政策,但是也拥有极大的经济话语权,颇有后世国资委的地位,也是在京官员追寻要职。
吕公弼如今就在太府寺任职。
店宅务管理了官地与公屋的租赁,天圣三年曾经统计过一次,当时的店宅务名下拥有公房26100间,这些公房租赁业务,每个月都能给太府寺提供大量的收入。
但是这项制度从真宗朝运行至今,也出现了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公租房的公租收不上来。
虽说中国人都有置宅兴业的愿望,但若是能长租也和买没什么区别。
能在店宅务长租的,也往往不是普通人,不少都是在京官员或者权门子弟。
有些房产,甚至在真宗朝已经租赁出去了,甚至承租人都已经死了,但是这些人的后代还占据着房产。
这其中拖欠房产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如今店宅务控制的公租房虽然比真宗朝几乎翻了一倍,而汴京城的地价也比真宗朝涨了五成,店宅务的收益却比真宗朝还要下降了。
这自然引起了朝堂的不满,因为这件事,太府寺没少被台谏参奏。
吕公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