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活动和往年不同。
\n
策划邀请三个年龄阶层的记者,也是为了给大家展示,每个时代的风格。
\n
为了更直观表达出各个年龄阶层的区别,策划安排他们以同样的题材写稿,交出一份针对高考的短篇报道。
\n
崔记者和王记者,都写了几十年稿子,很快就打好草案。
\n
王记者年龄大,电脑用得慢,初稿是用钢笔写在方格子上的。
\n
易景臣瞥了眼,他的钢笔是自己代言那款,写出来的字特别好看,苍劲之余还带着一辈子老记者的风骨。
\n
王记者同样习惯在纸上写出大概要点,然后直接在电脑上写草稿。
\n
易景臣的方式,跟他们两个明显不同。
\n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线圈本,简单摘抄素材的要点。
\n
接下来,无论大纲还是草稿,都使用电脑进行办公。
\n
由于经常赶稿,他打字速度飞快,手指划过键盘几乎掠出残影。
\n
初稿写好之后,不代表可以收工。
\n
还要经过领导审核提出意见之后,进行二次润色。
\n
二次润色依然要审核,然后进行第三次修改或者定稿。
\n
定稿之后,要通过审核和主编终审,才能发表。
\n
由于今天只是活动,不是正式的新闻稿,因此不必改得那么细致,审核过程也没有提出太多意见。
\n
三位记者写到第二遍,就可以定稿了。
\n
他们三个来到摄影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