圾桶,桶身上用端正的楷书写着“爱护坊市,垃圾入桶”的标语。
李显指着不远处一个身着蓝色粗布短褂、手持长柄竹扫帚和簸箕,正一丝不苟清扫落叶的老者,解释道:
“殿下,每日卯时与酉时,都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清运垃圾。这些岗位优先提供给坊内无业或半劳力者,由府衙支付工钱。”
正说着,一个约莫五六岁、虎头虎脑的孩童,手里捏着一块啃完的果核,蹦蹦跳跳地跑到一个垃圾桶旁,踮起脚尖,努力地将果核投入桶内。
不远处,一位提着菜篮的老妇人见状,脸上绽开赞许的笑容,扬声夸奖道:“阿宝真乖!垃圾要入桶!”
孩童得了夸奖,得意地拍拍小手,欢快地跑开了。
李显压低声音补充道:“坊内还设有‘卫生纠察’,由里正推举坊间德高望重的长者或热心街坊担任,虽无俸禄,但在‘文明户’评选中享有加分。他们的职责是劝阻、记录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对屡教不改者,上报坊正,罚做公益清扫。”
林臻的目光扫过洁净得几乎一尘不染的街面,微微颔首。
他深知,良好的环境,硬件设施是基础,但长效的维护更依赖于软性的管理和居民的自觉。
这种居民自治、相互监督、奖惩分明的模式,才能让整洁持久。
穿过几排整齐的安居楼,眼前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