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背后的德国人就像当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把一群激进分子送回俄国那样采取了同等的妥协和放任。”
“啊呀,这……”众人听了,只觉得无比恼火。德国人当然有自傲的本钱,因为他们成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几乎扼杀自己制造出来的怪胎。“唉,他们可真让我们失望。我们的敌人宁可勾结那些激进分子,而我们的盟友却因为我们杀了几个有嫌疑的平民就束手束脚。”
一些还算客气的志愿者和米切尔解释说,他们要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撤走人员和设备只是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已。考虑到德印联军从去年开始就对东孟加拉进行了长期封锁,对那些盼望着快些离开这人间地狱的同胞们的心情感同身受的米切尔并不打算添油加醋地说些什么,他只想借着这个机会把占用防空洞掩体进行生物武器研究的那些人找出来。
事实上,那支过分喜欢擅作主张的志愿者团队的全军覆没已经给群魔乱舞的外国友人们敲响了警钟,而且察觉到事态有失控倾向的巴基斯坦军队也及时地制止了给战线添乱的种种行为。经过了一些磋商后,东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将军们终于得到了外国友人们将资源全面用于支援战争的口头承诺,这其中只有少数人率先采取了行动,其中就包括一直和巴基斯坦军队有着密切合作的彼得·伯顿和阿克图尔斯·蒙斯克。
借着这个机会,米切尔和伯顿才得以真正意义上不必有任何顾虑地公开见面。9月10日这天,在基地待命的米切尔听说后方送来了支援装备,他不假思索地前去迎接,发现那些载着泰伦矿业公司提供的工程机甲的卡车里还有一位特地前来前线慰问士兵们的特殊客人。
彼得·伯顿穿着一尘不染的西服,笑容满面地同每一名士兵握手,又让身后尽职尽责地扮演着保镖角色的帕克给士兵们送上慰问品。他凭着一口流利的乌尔都语很快赢得了士兵们的好感,而他同样只需要装模作样地在头顶扣上白色小帽就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先知的追随者。
“又见面了,老伙计。”板着脸的帕克凑近米切尔,对着向周围士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