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说他未能如朱标那般长大成人,肩负起继承大位的重任,但作为嫡长孙,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被老朱视为真正亲人的存在,未来的储君之位,本也是十拿九稳。
他的离去,无疑是大明的一大损失,更是朱元璋父子的心痛。
或许!
这便是大明的国运使然吧。
如果在历史的长河有另一条轨迹的存在,如果朱标活着,靖难之役根本就不会发生,朱棣也绝无可能夺位。
因为只要朱标在世,他作为储君,作为诸皇子之长,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威严与号召力。
倘若朱棣胆敢举兵造反,无需朱标下令,周围的藩王定会出于维护皇室正统的考量,更有对大哥的绝对支持,毫不犹豫的发兵将朱棣剿灭。
这,便是朱标作为储君的强大威慑力。
同样,如果朱雄英活着,结果亦是如此。
朱棣若敢造反,等待他的必将是一场迅速而猛烈的镇压。
朱雄英身为绝对的正统,并非庶出,背后更有淮西集团的全力支持。
只要他在世,淮西集团便有了主心骨,也不会被朱元璋一网打尽。
淮西集团与朱雄英,本就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世事无常,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历史,总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