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良不清楚,这种教学方式手段,是否成为了统一的标准,或者是先生独创模式。
心里默默思考这个问题,对先生的身世来历,充满了兴趣,决心有机会好好旁敲侧击,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
一堂课上完。
老先生略感疲惫,自行上楼休息一会,同时指定一名学姐,给牧良2人讲解一下《释天》要义。
于是,3人凑近一起,在学堂外的一棵椰树下交流讨论,直到半小时后上课锣响才停止。
最后一堂课,是算术。
老先生说个具体事情,再让大家用细碳笔,在非常粗糙的发黄纸张上,进行各自的演算或推定。
实用性非常强,一旦掌握,就能用于实践。
至于计算公式,加减乘除是最主要的工具,复杂一点的算起来很是麻烦,远不如方程式来的简单。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猜到了对方的想法。
不敢公开用X、Y代替计算,只能先通过心算得出结果,再反推回去理清算法过程,实在有些画蛇添足。
得出结果后,两人也不起身交卷,而是等待部分人上交之后,跟着一起交了卷子。
老先生略看每人的计算过程与结果,就能判断出是否偷眼抄袭。
对个别耍滑头的差生,进行重点盯防,发现不对劲,就会用戒尺惩罚。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