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三起案件,杀了多少官员,太子朱标为何不发声呢?
要知道史书中可是没有任何记载朱标为其他官员求情这件事情。
唯一有记载的,除了为老师宋濂求情外,就是《王鏊所记》中的一则故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叫詹徽的酷吏和朱标一起录重囚,朱标秉持仁厚之心,倾向从轻处置,这与詹徽的严刑峻法想悖,因此两人产生矛盾。
随后朱标去找朱元璋评理,朱元璋却认可詹徽的做法,朱标称应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顿时勃然大怒,对他说:“汝有天下为之!”。
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记载,也就是说朱标除了救下宋濂,让宋濂从斩首之刑改为流放这件事情外,再也没有出面救下任何官员,这能说朱标仁善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陆煊心中是这么认为的。
朱标太子之位如此稳固,其历史上未必是心善之人,这代表着他不但拥有不俗能力之外,其政治理念和处理国事的方法必然和朱元璋高度一致,否则他的地位不可能稳固到这种程度。
想了想,陆煊言道:“对于太子的记载,因其早死的原因,其实很少很少,只能通过分析得出一些概论。”
“可能太子幼年时期确实表现的仁弱、善良,但随着他沐浴在权势的熏陶和霸道的天子之下,太子的性格自然而然有所改变,我倒是认为成年后的太子性格并非那么仁弱。”
“反而外圣内王,该善的时候善,该狠的时候狠。”
“比如后面发生的各种血洗官员的大案,根据粗略计算被杀死的人数应该在五万至七万左右,可历史上并未记载太子除了其老师外,救下其他人,这应该能表明太子是和天子的想法高度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