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着现场观众的情绪。
《风》排的非常短,也就一分多钟,到时间就戛然而止,跟着就接上了《风筝》。
这里的衔接十分突兀,给人一种十分不适的感觉,就好像一只小鸟原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飞的好好的,但是忽然撞到了一堵看不见的高墙,直接落在了地上。
带着这种心情,观众们听到了《风筝》。
这首曲子起手就非常悲伤,前段钢琴铺垫快速结束,提琴声音出来之后,悲伤的情绪十分饱满。
看过《天堂回信》的观众,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基本上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一只在雨天飘摇的风筝。
线的那一头绑着风筝,而这一头却牵动着听众的心,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落在风筝上的雨点,敲打着风筝让它飘摇不定,像是随时都会掉落。
而观众的心,也随着每一个音符,不停被挑动着。
《天堂回信》的导演王军正,此刻就坐在台下第一排,跟厂长韩三坪坐在一起。
身为导演,她对这部电影倾注了很多的感情,而且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她使用了很多她跟自己爷爷的故事。
因此,当年在听到《风筝》的时候,她几度泪腺失守。
而如今,再次听到这首曲子,她依旧没有办法忍住,此刻的她,像是眼睛里面有闸门被打开一样,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一边哭一边感叹,“我什么时候听到这首歌才能不哭?”
韩三坪看了眼旁边泪流不止的王军正,倒也一点都不奇怪,之前他就听说过,王军正只要听到《风筝》就会哭。
《天堂回信》这部电影拍的确实很好,虽然成本不高,但是剧情跟配乐让人忽略了电影本身粗糙的地方。
随着这几年农民工打工潮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天堂回信》也经常被电视台拿出来播放,这部电影的录像带制品也卖得不错。
在国内,电影后续的录像制品是很难卖得好的,特别是很难持续。
但是《天堂回信》是少有表现不错的,而且到现在为止,还能给他们厂带来一些收益,持续性很好。
不过相较于电影配乐的畅销,电影本身就要逊色多了。
即便不说《永远同在》被做成歌曲广为流传,单是《钢琴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