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防弹玻璃的测试中。
厚达一米的多层夹胶防弹玻璃墙,成功挡下了穿深相当于800毫米均质钢的硬芯穿甲弹。
而实际的穿透,只达到了那面防弹玻璃墙的五分之三左右。
换而言之,当防弹玻璃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它的防御能力也会成倍数的提升。
甚至能超过同厚度的均质钢。
当然,这样的条件在面盔上不成立的。
因为面盔用的镜片厚度只有两指,三四公分的厚度,大口径弹是挡不住的。
挡一挡5.56的NATO弹或是7.62口径的子弹还是没问题的。
除此之外,这款无源动力甲全身没有任何电动辅助的设备。
完全是利用机械机构的原理设计出来的。
确实完美的符合了陈轩此前的要求。
他的最大弊端就是自重。
即便在骨架和内衬外层护甲采用了质地较轻的α+β钛合金也难以有效削减重量,而且为了保持平衡,双足格外的沉重。
后背的装甲看似薄弱,实际上进行了配重处理,利用结构改变重量平衡。
不过在原材料成本中最高的并不是用料较多的均质钢装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