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刚做老师的时候,我有过把小乐从山区接到这边的打算。”邱山说,“那时候也是年轻,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以为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面前,对方一定毫不犹豫就答应过来。我找到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联系到小乐和他的监护人,提出愿意资助他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所有的费用。”
接一个山区的学生到城市生活,对方在此无亲无故,所能依赖和仰仗的只有邱山。那年邱山也不过刚毕业,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一个孩子,承担他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怎么看都不太现实。然而邱山当时没有顾虑太多,他直接找到帮扶项目的负责人,由对方出面去和学生沟通,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
年少气盛的邱山把自己当作能够改变别人命运的救世主,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竟然是对方拒绝的消息。
“是……小乐的爷爷拒绝的?”周川问。
“刚得知提议被拒绝的时候,我其实非常不理解这个选择。小乐明明可以过另外一种人生,却在连自主权都没有的年纪被自己唯一的亲人断绝了改变命运的可能。”邱山说,“当时我觉得这个爷爷很自私,也很无知,但监护人不同意,项目组那边也没有办法,于是我在每年资助学费的基础上,外加一笔生活费,希望小乐能过得好一点。
就这样过了两年,我又一次收到小乐的感谢信,这个从来只会感谢国家和社会的孩子第一次在信里写了长长的一段话感谢我。那时我才知道,小乐的爷爷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躯功能不全,相当于是个半瘫,不仅自理困难,而且需要长期吃药,而我每个月寄给他们那一笔微薄的生活费,成为救助他们唯一的稻草。”
邱山也是那次才意识到有些事是能够改变的,有些事是无力转圜的。没有人不想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除非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