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起来是个公职,但实际上这是个私职。
所有的军人都是他的私军,所有的官员都是他的幕僚。
盛宣怀的算盘是按清朝,朝堂的利益交换来的,公私两分,自然吃了大憋。
加上袁世凯政府财政上的压力,两个两个山头开始碰撞,山头碰撞的结果,自然也是毫无疑问的鸡蛋碰石头。
盛宣怀撞上冰山后,待袁世凯发布命令,把他完全架空,他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到底得罪的是谁?事情究竟怎么回事。
最后直接告罪出海,求得保命而已。
在李鸿章时代,盛宣怀作为***身边最近的人群,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政治错误?判断风向错误?是有意误导?还是利令智昏?或者什么不为人知的阴私?
一方面看清楚政治形式的北方官督商办,北洋产业陆续被袁世凯收入囊中。
私下的,公面上的上下其手,一番利益分配自然是少不了。
背后的那些股份怎么打理,也是袁世凯后面自己的事儿。
盛宣怀一个人,光是铁路总局就挣了多少钱?号称清末第一的财神。得罪他一家,得到整个系统岂不是美事?
纵然官夺私产有些不好听。但夺了也就夺了,又能如何?
出头的椽子先烂,左宗棠一死,胡雪岩不也就没了吗?
李鸿章不在了,盛宣怀还不知趣,最后留有命在,该感谢民国,时代救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