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日后兴衰,存亡。
那么作为民国工业化代表的两个集团北洋袁世凯,东北张克,可以使用这个逻辑链条吗?
张克集团使用了部分,因为东北是完全的新兴市场,没有庞大的内部传统农业人口,在开始工业化后被挤出,然后进入工业。
东北的工业人口增加,一方面靠的是通过压榨农民,农业税收来进行,政府为主导力量的投资拉动。
一方面通过关税来确保自己小市场的完整,内部外部民间的投资。
一方面是,关内开始工业化以后,大量无法吸收的传统行业破产民众,传统农业增长剩余人口出关到东北,进入工业领域。
确实大大的增加了东北的工业化进程,但我认为,就人口密度而言,东北是没有日本的内生化逻辑来的强烈的。
如果说日本因为传统行业破产的流民不断增加,然后加速工业化,通过军事战争夺取市场空间来发展工业化,然后再加速传统行业破产,这个逻辑把日本自己变成了一驾完整的工业化运转机器,内部就是高压锅,推着走,停不下来。
那么东北只能说是一个完成度只有一半的新型工业社会。
就如同美国一样,就算主导的领导层再怎么想,社会内部的人民,还是想着过自己的好日子。
社会上没有大量无处可去的失业人员,大家都不为生存空间发愁。
有空间,就有异见,没有机器一说。
而关内呢?北洋袁世凯治下最大的问题,就是俄国那个拉锯了几十年的问题。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