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社会内生逻辑角度。
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比例,的转化变化的角度。
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看这个时期,恐怕整个共和国的范围内,共有国民4亿5000万人吧?
新生的共和国,纵然大西北部分地区,边疆还没有控制,但这一年已经完全接手了整个南方。
在传统意义上已经完全接管了清廷的政权,普通人心意义上的朝代更替。
作为一个文明的延续,接替上一个王朝的势力范围,如果政府有力量,是必然会去接管的。
作为现在共和国控制的关内和关外东北地区,已经开始工业化,以半工业国的国力,去完全继承,控制清朝势力范围,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现在暂时先不谈这些偏远地区。光是东北,关内,从南方到北方有多少人口?4亿人左右,不单单是击败了南方的蒋姓买办综合政府,买办政府不屑于去控制的偏远山区,共和国是不是要去进行一体化社会改造?
加上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可是有5000多万人啊,是清末到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政府财政向工业领域倾斜,整个国家向工业国发展,这是国策没错吧?
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换,或者说是在总体人口比例上,开始慢慢变化,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粮食啊!需要农业的供养,工业才会大踏步的发展,农业是所有工业的上游。
作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