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下面有小山头,但是所有的小山头加在一起,也不够这一座大山头打的。
共和国辖区内工业化提升的空间还有。
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政治力量也已经完全主导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整个国家工业化发展,一片生机勃勃,无论是哪个领域,都在积极向上的发展。
工业集团处在绝对的扩张期,在日子绝对好过的时候,又有什么人会跳出来说难听的话呢?这样一个集团当压舱石,拉着军队,谁掀的起风浪?
权力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作为工人,职位有高有低。作为农民,土地有大有小。但所有的人的日子都过得下去,不是吗?
得益于共和国和苏联友好的外交关系。
毕竟苏联内部还是有一部分想要发动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派系存在。
而两国在这个时候,确实有可以互相帮助的领域,东北的粮食虽然因为需要出口到苏联,不能大规模的向关内支援粮食。
但换回来的工业设备,不会全部安装在东北,也会向关内转移一部分,加速关内工业化速度。
整个共和国的工化速度按每年百分之几的比例复式增长,三年之后,1924年光是关内的工业化非农人口比例就来到了8%~9%。
也就是说,关内的1多亿人口。就有非农人口800万到900万以上,
随着共和国管辖范围内所有传统手工业全部消亡殆尽。被工业化吸收了大量人口,部分地区开始有了城镇化进程的意思。
连农业领域也开始出现资本增密。减少劳动力的现象,民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